推进领导小组成员
|
||||||||||||||||
|
||||||||||||||||
|
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主 任
刘其先(兼)副主任
江贻送(兼)联系电话:
010—59290105、59290032
pg电子官方的友情链接
经验交流 学习体会
对央企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思考
适值建党90周年之际、“十二五”辉煌开局之时,集团公司举办四期轮训班,组织各企业中高级管理层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我有幸参加第三期轮训班,经过5天的集中学习培训,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王勇主任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讲话和刘明忠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和季度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其中,刘明忠董事长提出了以开拓国际市场作为新的重点方向,积极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树立和强化全球市场意识,大力推行市场国际化的提法引发了我的思考。结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就企业实施“走出去”国际化经营谈些自己的体会。
“走出去”战略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引进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受益国。2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利用中国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重组中国的生产要素,使中国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通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采购、定牌生产、来料加工等形式,使中国的产业、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这表明“引进来”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随着中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被动式的国际化和外向型,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能实现中国工业化目标。国家外向型经济模式正在由“引进来”战略,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即通过跨国公司投资重组中国资源的同时,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跨国经营和重组国际经济资源。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企业,对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经济安全、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分工、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通过投资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除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外,国家必须考虑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为载体,以我为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阔空间进行产业和资源整合,使我们更多分享经济利益。
第三,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意义的龙头企业是中国工业化必须实现的目标。这些企业不仅有世界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拥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能力的企业领袖和经营团队,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有全球认同的品牌和信誉,有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组织者。走出去,在竞争中成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过程。
“走出去”战略的主体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市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素质、核心竞争力决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鼓励和支持具有潜在优势企业逐步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促进他们在更大范围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跨国经营,加快培育中国企业跨国整合资源的能力,培育具有全球意义的产业链、价值链系统集成者。
“走出去”对企业的实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应具备如下的条件:
一是主业突出并有强势的核心竞争力。无论跨国经营还是跨国并购,它的基础和能力都来自于强势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独特产品、专有技术和技术集成能力,或广泛认同的品牌、特殊的经营模式,或市场占有规模、资本运作能力等。走出去,运作得当,可以放大核心竞争力,但在没有“软实力”的情况下企图通过“走出去”建立核心竞争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产权责任清晰,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格、审慎的决策机制。
三是企业有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走出去”是实施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有明确的战略动机的审慎和理智的决策。对投资的项目具有将其内部化并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应该有利于壮大核心业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是拥有优秀的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的文化、强大的企业管理能力,良好的财务结构和严谨的财务制度,信用等级高,可获得金融支持。
五是企业领袖和高管团队有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企业拥有通晓国际化经营的人力资源和团队。
“走出去”战略需要政策支持
“走出去”政策是新时期为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培育具有全球意义“龙头企业”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这是在国家经济实力、企业实力有限、金融监管还很薄弱,企业治理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实施的。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刮风”、“跟风”,又要积极而慎重地支持具备条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
对于长期在国内市场打拼的企业来说,“走出去”是利用自己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放大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走出去”前,国内企业先行重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累并购重组经验,聚集人才,增强技术实力、规模实力,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走出去”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内战外打”。
培育跨国公司试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是中国工业化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具有国际竞争力”不只看企业规模,而且要有具备全球意识、战略思维能力的企业领袖和经营团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能力,拥有全球认同的品牌和信誉,具备重组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只能在跨国经营和并购的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成长。现在已经具备条件,可以选择一些有潜力的大型企业作为培育跨国公司的试点,借助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手段予以支持,探索适合国情的利用全球化机遇、培育跨国公司之路。
放松境外投资管制,强化政策保障机制。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基本具备国际化经营的条件。但企业“走出去”不仅涉及国家的外汇管制政策、国别政策,还涉及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走出去”还有获得目标国市场信息的困难,文化差异的风险,还有东道国与母国关系、东道国政策法规变动、汇率变动等风险。这些都需要实施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并获得成功的宏观政策指导、信息服务、金融支持与投资保险、财政支持、扩大政府间合作等政策框架和保障机制。
(摘自集团中高层干部轮训班学员论文)